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粉嫩可愛,令人愛不釋手。但孩子出生後沒幾天,皮膚可能會開始發黃,要一直用光照著,令家長擔心,要不要緊?多久才會好?聽說餵母奶也會引起黃疸該怎麼辦呢?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是很常見的,但若不注意恐怕會有嚴重的後果。
新生兒黃疸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體內的紅血球衰老代謝後會產生一種膽紅素,再由肝臟來代謝,最後隨尿液、糞便排出。由於新生兒的肝臟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很快地清除膽紅素。血中膽紅素質累積,表現在鞏膜〈眼白處〉、皮膚、黏膜上,看起來就會黃黃的。
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因此紅血球代謝廢物較多),因肝臟較不成熟,膽紅速不易排除,造成黃疸現象。一般嬰兒在出生第二至三天開始就會有生理性黃疸出現,第四至五天達到最高峰,而後一到兩星期逐漸消退。生理性黃疸的指數通常不高過12,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無其他明顯症狀,通常不治療就會消退。
病理性黃疸
通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總膽紅素美日增加超過5mg/dl、足月兒超過15 mg/dl、早產兒超過13 mg/dl,直接型膽紅素超過1.5-2 mg/dl,足月兒黃疸超過一周,早產兒黃疸超過兩周,均可是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的指數通常大於15,若不治療會導致嚴重的結果,如核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因為溶血性疾病而導致體內膽紅素製造過多。引起新生兒溶血的原因包括母子ABO、Rh血型不合,以及台灣人常見的蠶豆症(G-6-PD缺乏症)等。另外吃母乳的寶寶也較吃配方奶的寶寶易發生黃疸情形,這是多重因素所致,若無合併其他疾病,且血中膽紅素值也不是太高,大部分的母乳性黃疸對寶寶是無害的,且會慢慢自行消退,媽媽繼續哺餵母乳也沒有問題。
快快分享這婦幼知識給大家知道吧!